汽笛鳴響,一列和諧號高鐵從廣州南站徐徐駛出,載著49位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新會員,直奔衡陽火車站。然后,我們換乘一輛大巴車,在彌漫的白霧里兜兜轉轉,向中國革命的圣地——井岡山進發(fā)。
翌日上午八點半,即2017年10月17日,我們在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井岡山江宣干部培訓中心舉行授班旗儀式,廣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李國偉雙手高擎,將一面印有“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井岡山培訓班”的紅旗授給瞿班長。
須知,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今年有108名新會員,包括49名參加井岡山培訓班學員,都是各條戰(zhàn)線上的佼佼者。所謂的旗幟,指在一般領域上具有先鋒模范作用的人或事物。井岡山培訓班旗無疑是一面旗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誠如廣東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在培訓班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要錘煉道德思想,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天,我們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觀看了井岡山斗爭全景畫聲光電演示,從三灣改編到贛南閩西進軍,分八個場景介紹兩年零四個月的斗爭史。
瞧:五百里井岡盡收眼底,我們仿佛走進烽火連天的歲月。身臨其境:有鳥兒驟然起飛,有此起彼伏的蛙鳴,有公雞的啼叫,接踵而來的是轟隆隆的槍炮大作,火焰噴出,子彈穿梭,重現(xiàn)驚心動魄的場景。當天晚上,我們在座談會上暢所欲言,有些平時不關心政治的新學員感觸地說:在鮮紅的旗幟下,工農(nóng)紅軍浴血奮戰(zhàn),進行反圍剿的井岡山保衛(wèi)戰(zhàn)。
我們震撼了,以后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上,一定要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發(fā)揚井岡山的革命精神。
旗幟飄揚紅艷艷,我們在班旗的引領下,唯旗是瞻,激動地來到黃洋界哨口,聆聽朱德扁擔的故事,親身體驗紅軍挑糧的艱辛。
2017年10月19日上午,我們憑吊小井紅軍烈士墓時,旗手臨時有事,怎么辦?
遙想戰(zhàn)爭年代,人在,旗幟在。即便人倒,旗幟仍然迎風飄揚。我身高體胖,欣然充當一回旗手,昂首挺胸,擎起班旗,闊步邁在隊伍前方。佇立在小井烈士墓前,我們聆聽現(xiàn)場教學老師聲情并茂的授課,禁不住心潮澎湃。
國民黨曾污蔑工農(nóng)紅軍是“赤匪”,實際上,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的戰(zhàn)士們大部分是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他們?yōu)橹袊\解放的信念,毅然走上井岡山。
小井紅軍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和傷殘病人被捕后,經(jīng)受住敵人的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同樣胸懷堅定的革命信念。我們默哀,鞠躬,獻上自己制作的白花。隨后,我懷著虔誠的敬意,擎起班旗,引領著新學員們繞小井烈士墓一周。
2017年10月17日上午,江西省文聯(lián)主席葉青給新學員進行專題教學《堅定文化自信,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學習習總書記關于文藝的重要講話精神》時,提及跨國婚戀的社會現(xiàn)象:文化差異居然是女人離婚的導火線。
蕓蕓眾生之中,離異的女人既不是作家,也不是文化學者,她們尚且有文化自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作家群體,更應該有文化自覺,更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實現(xiàn)美麗的中國夢。
恰逢,今年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90周年。五湖四海的學員匯集在井岡山,匯集在一面又一面的旗幟下,流連忘返于井岡山的各個紅色的革命舊址遺跡。
赫然入目的是,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井岡山培訓班的旗幟出現(xiàn)在絡繹不絕的人群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代表廣東省作協(xié)和廣東省作家群的形象。
不僅如此,有這樣暖心的一幕幕讓我記憶尤新:當汽車在開往黃洋界途中,山路彎曲,迷霧縈繞之時,我們主動騰讓前面的位置給暈車的女學員。
佛山有位女學員患上肺炎重感冒,是咱班里一位胖叔陪著她看了三趟醫(yī)生。連續(xù)幾天傍晚的六點半,胖叔才來到自助餐廳,樂呵呵地啃著剩下的白饅頭。
井岡山學習時光轉瞬就過去了。2017年10月19日,在結班式上,廣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李國偉如釋重負地總結道:“剛來井岡山的時候,我心中有隱隱的擔心。
因為46位參加井岡山培訓班的省作協(xié)新學員,都是來自全省各行各業(yè),我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不甚了解,簡直是一張白紙。新會員會不會擅自離隊,喝酒吟詩,或者在景區(qū)里做出不文雅的行為等等,都是尚未知道。而現(xiàn)在我對大家在井岡山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遵守培訓紀律,圓滿的完成了此次培訓任務。”
我忽然想起一次采風,有位尼姑曾經(jīng)這樣說:“你們都是作家,肩負著傳播文化知識的責任,不僅需要心存善念,而且更需要冷靜思考,千萬不可以誤導眾生?!?/span>
“上井岡山偉大,下井岡山也偉大”,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碑林中有這樣一塊石碑。意思是毛澤東上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毛澤東下井岡山,開辟了一個新中國。
2017年10月19日晚上,萬家燈火璀璨。一聲鳴笛,火車載著我們一行人離開江西吉安,返回廣東……一路上,我們在想:旗幟飄揚在井岡山,是一種創(chuàng)舉,是廣東省作協(xié)第一次出省外開辦培訓班,亦是歷年來新會員參與活動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旗幟飄揚,我們從井岡山下來,深受一場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提振了精氣神,明確了今后的創(chuàng)作道路和方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暗下決心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 呂珠滿 , 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汕尾市作家協(xié)會散文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發(fā)表兩百多篇作品,有多篇作品征文獲獎;出版散文集《左撇子碎記》和《那一抹風景》。就職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殘聯(lián)會。